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驚人消息:中共快玩不下去了

—銀監會聲明坐實中共恐懼難解的金融風險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前副會長石小敏在2017年6月19日接受經濟觀察研究院的採訪時,點出了陷入經濟困境之由。他坦言相陳:「每年發的貨幣,除了堆到房子裡,剩下都在債務鏈條里,……把自己當全部信心都壓在了房地產里,天天往裡堆,還能搞得好啊,……現在玩的已經快玩不下去了,……這兩年如果按美元計,GDP接近零增長了」。

近日中共證監會發表聲明稱,針對金融風險,首要是監管影子銀行和銀行同業業務。體制內學者說「地方債是金融風險的主要源頭之一」。這也變相坐實了中國金融風險的嚴重、難解。截至去年11月,中國地方債餘額近17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學者何清漣曾指出,中國GDP的高速增長,其實依靠大量舉債支撐。

專家認為,地方債是中國金融風險的來源之一,關鍵在於體制問題。(網絡圖片)

財新網報導,1月13日,銀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機構,抓住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根本要求,嚴查資金脫實向虛在金融體系空轉的行為,嚴查「陽奉陰違」或選擇性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和監管要求的行為。

通知稱,針對金融風險,首要是監管影子銀行和銀行同業業務。

路透社同一天在報導中分析,北京當局尤其擔心大規模影子銀行產業,害怕爆發違約和貸款損失會令銀行信貸難以為繼。

2017年年末業界就曾警告中國影子銀行的風險。各國影子銀行都存在一定風險,但是對比歐美和中國影子銀行的情況可見,雙方在組成形式和監管方面有很大差別。

中國影子銀行的主要借債方包括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產能過剩行業和房地產商等。中國影子銀行被稱為銀行的變相借貸,一方面將令地方債和「殭屍」企業債務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將增加銀行信貸風險。

中國經濟學者高培勇在今年1月13日的演講中說,地方債是中國金融風險的來源之一,關鍵在於體制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在去年末直指,地方信貸過度擴張,尤其是影子銀行問題,將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風險。

早在2013年5月13日,里昂證券公布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債務總規模107萬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債務增長發生在2009年以後4年間,規模相當於GDP的110%,其中大部分來自於影子銀行和債券,面臨極大債務風險。

經濟學者何清漣分析認為,這一報告說明,中國GDP的高速增長,其實依靠大量舉債支撐。借方是誰?當然是銀行。舉債者是何方神聖?地方政府與國企。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財政支撐,凡征地、「七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通郵、通訊、通暖氣、通天燃氣或煤氣、平整土地)所需要的錢均來自銀行;地方政府要維持穩定,不能讓工人失業,因此必須讓銀行輸血,維持企業運轉,哪怕這些企業成了殭屍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市場需求,堆在倉庫里,也得繼續運轉,讓國企工人能夠繼續領工資。

何清漣認為,從2009年開始,中國經濟基本依靠增發貨幣來拉動增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前副會長石小敏在2017年6月19日接受經濟觀察研究院的採訪時,點出了陷入經濟困境之由。他坦言相陳:「每年發的貨幣,除了堆到房子裡,剩下都在債務鏈條里,……把自己當全部信心都壓在了房地產里,天天往裡堆,還能搞得好啊,……現在玩的已經快玩不下去了,……這兩年如果按美元計,GDP接近零增長了」。

何清漣指出,同樣的話,早在2010年,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就說過:「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2009年以來,中國央行的貨幣供應量先後超過日本、美國、歐元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印鈔機」。2012年,全球新增貨幣供應量超26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占近一半。21世紀網評估發現,均衡人均收入差異後,中國的經濟貨幣化程度高居全球前列。

截至去年11月,中國地方債餘額近17萬億元人民幣。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白梅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115/105511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