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陳維健:新質生產力 習的大躍進

作者:
新質生產力雖然是新的產品,推動的方式卻是舊的,習近平在21世紀領導中國,卻抱著20世紀共產國家的計劃經濟,重蹈大躍進。如果說毛的計劃經濟還是中國的計劃經濟,那麼習的計劃經濟卻是全球的計劃經濟,這就是他的「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結果那就不僅僅是中國的災難也是世界的災難。

最近,「新質生產力」一詞覆蓋了中共官方的媒體與文件,新華社的英文版網站,還將新質生產力翻譯為「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並納入「習詞典」(Xictionary)。習近平總是喜歡用一些新的詞彙來指引方向。他在一個座談會上說: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位造、電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實際上他要表達的意思是不同與傳統的新興產業。

新質生產力就是產業更新,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產業更新是必須的否則就會被世界經濟所淘汰。但習近平是如何讓中國產業更新的呢?他用的不是市場經濟,而是被歷史事實證明錯誤的計劃經濟。習近平為了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全球為目標規劃新質生產力,以大躍進的方式發展新質生產力。據《經濟學人》估計,中國政府對「新質生產力」的年度投資已達1.6兆美元,約為投資的20%,亦相當於美國2023年所有投資的43%。至2030年,部分工業的產能將增加超過75%。這樣不以市場為基礎的計劃性投資,是一種非理性的瘋狂舉動。

首先新質生產力的新質產品,社會的接受度還有待時間的考驗,再則社會需要多少這樣的新質產品需要市場決定,中國時下整體經濟衰退,內需相當的不足,且新質生產產品大都是高檔產品,在失業率不斷上升,收入下降的情況下並非必須購買品。而國際市場上即使需求量大,也不是中國一廂情願就可以出口的,他國為了保護自己國家的經濟必然加大關稅,使中國的新質產品達不到希望的數量。再說中國製造已經占有了全球的31%,且以質次價廉聞名,世界各國對中國產品的興趣也正在下跌,在此情況下要再增加顯然是難以實現的。

在發展生產,製造某此產品上的能力上,中國的體制確實高於西方的體制,這就是舉國力量辦大事,但是市場卻不可能通過舉國的力量來獲得的。新質生產力比如太陽能電池板,汽車電池,電動車,無人機發展都已飽和。不但內需已滿,國際市場也滿,結果是產能過剩,產品積壓的後果是降價,虧本與工廠倒閉,而這一切都已全部出現。但是習近平似乎並沒有看到這一切,推動新質生產力方興未艾,許多新質生產力的工廠還在建設之中。中國曾經被稱為基建狂魔,建了可供34億人居住的房屋,現在買房到了買一送一的地步。以新質生產力為標誌性的產品電動車,中國已生產了二千萬輛,有487家工廠,不過已淘汰了400多家,剩下的是在血拼價格。各地的堆積如山的電動車墳場觸目驚心,離買一送一也為時不遠了,更大的可能是買一送一也沒人要。對於中國產能過剩已引起美國的高度關注。美國財長耶倫訪問中國正式向中國提出了過剩的問題。新質生產力在中國已經不是一種生產而是政治行為,一當生產成為政治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中國已經有了前車之鑑。

中共建政伊始,毛澤東蘇聯的計劃經濟拿到中國,開展生產大躍進。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在工業和農業上盲目追求脫離現實的「躍進」,大放農業、工業衛星、「超英趕美」、全民大煉鋼、建立人民公社等等。結果工業、農業雙雙崩潰,導致世上最大的饑荒,有4500萬中國人非正常死亡。中國不但沒有趕英超美,而是徹底拉開了距離。而計劃經濟榜樣的蘇聯也進行不下去了,最後帝國解體。連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都改計劃經濟為市場經濟。中國在毛死後也開始部分實行了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才開始好轉。沒有想到的是到了習近平手裡,中國的市場經濟不但沒有發展,反而又開始逐漸回到計劃經濟。市場是無情的,誰違反了市場經濟,誰就會被打臉。

新質生產力雖然是新的產品,推動的方式卻是舊的,習近平在21世紀領導中國,卻抱著20世紀共產國家的計劃經濟,重蹈大躍進。如果說毛的計劃經濟還是中國的計劃經濟,那麼習的計劃經濟卻是全球的計劃經濟,這就是他的「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結果那就不僅僅是中國的災難也是世界的災難。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北京之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11/204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