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虎狼之藥,還不見效

中國經濟剛開始嘗到復甦的滋味,但通脹大幅回落再次引發通縮擔憂。由製造業帶動的這一輪復甦加劇了海外的貿易緊張局勢。

周四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3月份消費者價格同比僅上漲0.1%,弱於預期,凸顯出房地產行業長期低迷和消費者支出受抑讓中國經濟持續承壓。

為應對經濟疲軟,中國政府已加大力度鞏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優勢。

投資湧入製造業,尤其是電動汽車和綠色能源設備等領域。因此,工業產出勢頭向好。

在這種情況下,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和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經濟學家本周上調了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三家機構目前都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將接近中國政府設定的5%左右的官方目標。

不過,周四出爐的通脹數據仍然表明,中國的經濟復甦是不平衡的。雖然中國政府以製造業帶動增長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許多經濟學家都表示,官員們也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提振消費者支出。

中國傾向於刺激經濟的供給側,這已在海外激起波瀾。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連續第18個月下跌,同比下降2.8%,原因是不斷膨脹的產能超過了需求。

汽車和電子產品等中國製造的產品價格下降,雖然這在多年的高通脹後可能是消費者的福音,但各國政府擔心,中國政府的慷慨支持會讓中國競爭對手削弱本土企業的實力,從而威脅到就業和產業。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本周與中國高級官員會晤時敦促中國政府不再依賴出口,轉而採取促進消費支出的措施,以實現更加平衡的經濟增長。她警告說,對電動汽車、電池技術和光伏發電等熱門領域的投資正在造成全球市場的過剩。

「中國現在太大了,世界其他國家根本無法吸收這種巨大的產能,」耶倫周一在北京說。「當全球市場充斥著人為壓低價格的中國產品時,美國和其他外國公司的生存能力就成了問題」。

中國消費價格通脹的回落與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上個月的物價增長高於預期,打亂了外界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同比上漲3.5%。

一名男子在中國瀏陽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和供應商長沙博大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圖片來源:CHEN SIHAN/ZUMA PRESS

中國3月份通脹普遍疲軟。數據顯示,服務、食品和消費品的價格增長均有所放緩。扣除食品和能源等波動較大的價格因素後,核心消費價格通脹率從之前的1.2%放緩至0.6%。

中國經濟去年增長了5.2%,而2022年僅增長了3%,當時多個主要城市為防控新冠疫情而進行封控,經濟活動受到影響。

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在內的預測機構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將徘徊在4%左右,低於新冠疫情前幾年的6%至7%。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努力應對房地產泡沫破滅、勞動力老齡化和萎縮等嚴峻挑戰。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中國區負責人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中國經濟持續面臨通縮,凸顯了短期弱點和結構脆弱性。」

通縮是一個有害的經濟問題。物價下降往往會加劇消費支出疲軟,因為人們會推遲購物,認為日後購買會更划算。支出走軟意味著企業利潤減少,可能對就業和收入產生連鎖反應。隨著收入萎縮,債務負擔會更加沉重。

中國央行已經降息,政府也承諾今年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以支撐經濟增長,防止通縮固化。許多經濟學家表示,中國政府仍可採取更有力措施,比如進一步降低借貸成本,或通過減稅或「撒錢」來刺激消費支出。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表示,預計通脹率將在一定程度上回升,但未來幾年內平均仍將維持在0.5%左右,因為中國政府更傾向於增加供應而非支出,這會對物價造成壓力。他們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政策支持不太可能解決中國低通脹背後的投資與消費失衡問題,我們認為低通脹將成為一種長期現象。」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爾街日報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12/204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