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大展「魅力」攻勢,但結果…

—中國尋求外國投資以實現科技雄心,但反響平平

在與西方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吸引外國投資者的新措施,以吸引更多資金服務於中國的技術突破。

中國商務部和中國最高金融監管機構上周五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在華發行人民幣債券,支持境外機構投資的科技型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籌集資金。

這些部門還承諾,要通過現有計劃更好地促進外商投資中國科技行業,並承諾提供稅收優惠,放寬海外投資者對中國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的限制。

上周五的聲明發布前幾小時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外商對華直接投資錄得下降幅度擴大,凸顯出儘管中國政府近期採取魅力攻勢,但仍難以吸引全球投資者。

官方數據顯示,1-3月間,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人民幣3016.7億元(約合416.7億美元),同比下降26.1%,與前兩個月同比下降19.9%的幅度相比,降幅有所擴大。中國商務部表示,最新數據的表現受到了上年同期數據創紀錄高位的影響。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和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外商對中國投資去年開始下降。2023年,中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外商直接投資較前一年下降了8.0%。中國去年停止發布以美元計價的數據。

去年以來,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吸引外企的舉措,承諾提供公平開放的商業環境。然而,許多企業,尤其是來自美國和歐盟的企業,在多年的失望之後產生了一種「承諾疲勞」(promise fatigue)之感。對新版反間諜法的擔憂,以及出境禁令和對諮詢公司的突然搜查帶來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打擊了外企的信心。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說:「過去幾年對在華外資企業的調查顯示,計劃在華增加投資的比例明顯下降,儘管2023年信心狀況確實略有好轉。」

第一季度新設立外資企業數量為12,086家,同比增長20.7%。根據商務部的數據,這一時期約有12.5%的外資進入了中國的高科技製造業,來自德國和東協的投資分別攀升了48%和5.8%。

中國的決策者正在加碼發展他們所稱的「新質生產力」,這是一個新提出的政治標語,分析人士認為,新質生產力泛指本土技術創新和高端製造實力。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房地產持續低迷的拖累,中國政府正將資金投入中國龐大的製造業,此舉也加劇了普遍的產能過剩現象並激化了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緊張關係。

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還顯示,第一季度中國非金融類對外投資增長12.5%,至人民幣2,429.2億元,其中對東協和歐盟的投資分別增長36.7%和34.5%。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22/2046521.html